欢迎来到中国李杜文学网! 注册  |  登录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国内资讯

国内资讯

 

吟诵红色诗词   传承红色文化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2019-11-25 17:54:13   浏览:3468次
——在中国李杜文学研究会红色诗词研讨会暨李杜文学研究会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姚待献)郑州诗词学会会长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会长郑州慈善总会会长中国楹联学会李杜文学研究会智库专家兼河南中心顾问各位领导、各

——在中国李杜文学研究会红色诗词研讨会暨李杜文学研究会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

         姚待献 郑州诗词学会会长、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会长、郑州慈善总会会长、中国楹联学会李杜文学研究会智库专家兼河南中心顾问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很高兴应邀参加这次会议,感谢中国李杜文学研究会给我发言的机会。在此,我谨代表郑州诗词学会、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向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2019年11月6日 李杜文学红色诗词研讨会


       由中国楹联学会李杜文学研究会举办的“红色诗词文化研讨和传承系列活动”在北京香山胜利召开,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行动,对于进一步研究红色诗词文化形成、发展的光辉历程,展示红色诗词文化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不但融汇了先贤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而且凝聚了前人有关人生、社会、自然万物的文化省察,是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砥砺民族气节、培养爱国操守的精神食粮。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在多姿多彩的诗坛上,出现了可以称为“中华红诗”的诗词形式。它充分继承了中华诗词的优秀传统,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中绽放出不朽的光彩。

       我们理解,“红色诗词”是特指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并孕育而成的一种特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由共产党人、社会先进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带有鲜明革命色彩的、以诗词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民心灵的诉说、歌唱和呐喊,更是投向一切反动阶级的短枪和匕首。它诞生和淬炼于血与火的革命岁月,发展和丰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折射着一代代中华优秀儿女为了世界的和平、人类的解放、国家的兴亡、社会的进步,所表达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家国情怀和价值诉求,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中华优秀传统诗词文化的再继承和再发展。

       “红色诗词”的作者中,有社会先进分子,有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有革命烈士,也有爱国志士等。“红色诗词”的共同特点,是激发斗志、弘扬革命精神、宣示真理。如孙中山“万象阴霾扫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这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勇于进取的革命乐观主义;如毛泽东的“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是一种勇当大任的革命英雄主义;如周恩来“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是对人民深沉的爱,对人民疾苦的萦怀;如朱德的“停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这是为了革命理想而勇于献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如陈毅的“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召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是对反动派的鞭挞,对恶势力的批判。

       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又有一大批吟颂伟大的时代、歌唱新生活的创造、鼓舞人们奋发前进的“红色诗词”,又成为红色文化发展的主线。可以看出,红色题材的诗词植根于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来源于英雄人物用行动谱写的事业中,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情感相连、命运相通,是我们时时刻刻最需要铭记的精神密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方向和道路。”他在《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中指出:“从一代一代众多仁人志士的人生实践中,从中华民族传诵千古的诗文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伟大的民族精神、高尚的社会风尚以及那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精华。”这其中也包括“红色诗词”。

       本次会议以“传承红色文化精神”为主题,体现了中国楹联学会李杜文化研究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学术关切与社会担当,尤其值得我们地方诗词学会认真领会和学习。

       近年来,我们郑州市充分利用历史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了一批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帮助党员干部锤炼党性、固本培元、正心明道、涵养政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不仅有诗圣杜甫、诗王白居易,伟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李商隐等都留下了吟哦的踪迹。更有二七京汉铁路大罢工形成的二七革命精神,有抗日根据地、革命老区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多年来,郑州诗词学会、郑州老年诗词研究会围绕党委中心,配合全局工作,抓观摩采风、社会考察,抓诗词培训、鼓励创作,抓诗词编发、精准研讨,抓吟诵宣传、扩大受众,抓发展会员、壮大队伍,抓党的建设、坚定政治方向,在开展“红色诗词”文化创作、传承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近年来,我们先后创作岀版了《赋说中原》《诗说郑州》《大潮之韵》《大美郑州》《新郑颂歌》《二七风采》《诗咏新密新风貌》《新时代新竹林》《出彩郑州》等10余本诗词楹联选集,坚持编发季刋《郑州诗词》,建立郑州诗人群,先后刋登了约16万首诗词楹联歌赋,其中较大多数为“红色诗词”。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这些诗联作品,集中弘扬了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二七斗争精神。通过“红色诗词”,使广大读者重忆过去的烽火岁月,以大无畏革命精神,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念奴娇·追忆焦裕禄》词作后,由河南诗词学会、郑州诗词学会参与创作和支持的《呼唤·<人民呼唤焦裕禄>诗词选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之后从诗词集中选出136首,配以书法和美术作品,由中央和河南省有关部门联合主办,河南和郑州诗词学会及有关单位协办的“永远的焦裕禄精神诗书画作品展”在河南艺术中心隆重展出。展览结束后,将其中的100幅诗、书、画作品镌刻在石碑上,在黄河南岸郑州万科园区建筑了第一道“永远的焦裕禄精神诗书画作品展墙”。之后,又先后建设了诗赞焦裕禄、雷锋、孔繁森、杨善洲、钱学森、邓稼先的“写给六位时代楷模的诗词礼赞”“毛泽东诗词手迹选刻二十四篇”“十将军书开国元勋诗二十五首”“气壮山河的长征英雄诗”“荡气回肠的文化名家诗”等诗墙。目前,尚有已做好碑刻的三道诗墙待装。同时,这批“黄河诗墙”诗篇,又分别由线装书局出版发行了精装本和简装本的《千顷澄碧集——焦裕禄精神诗书画作品展》和《伟大祖国颂歌·黄河诗墙·屹立在黄河岸边的壮丽诗书》《民族英雄咏叹·黄河诗墙·屹立在黄河岸边的壮丽诗书》《时代楷模礼赞·黄河诗墙·屹立在黄河岸边的壮丽诗书》。这些图书,已在几万名读者中传诵,黄河诗墙,每年都有十几万人参观学习,在社会上产生极大反响。

       实践证明,深入挖掘“红色诗词”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激励和动员社会大众不忘初心,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革命精神焕发出的巨大热情,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都有着非凡的时代意义。

       我们的体会是:发展“红色诗词”文化,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一定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依靠宣传文化相关部门,依靠一大批骨干力量。开展“红色诗词”创作,一定要贴近时代,贴近人民,贴近生活。作为诗人,一定要不忘红色革命历史,一定要讲党性、秉正气、善学习、有情怀。在我们诗词学会中,有一大批中老年诗人已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中坚力量,几十年来激情满怀,创作丰硕,甘愿奉献,无怨无悔,令人感佩。

       虽然在“红色诗词”文化的普及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是尚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们的作品比较多,精品还比较少;诗词基础好,创建诗词名市力度还不够大;发展会员不少,中青年骨干还比较少;诗词创作环境比较好,管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等。

       今后,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深刻认识传承“红色诗词”文化的重要意义,深化对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基因的研究阐发,深入发掘“红色诗词”文化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大力彰显红色基因的主流意识形态底蕴、时代价值和文化自信力,着力激活“红色诗词”在传承红色基因的特质与正能量,讲好中华“红色诗词文化”故事,传播好中国最强音。

       我们要艰苦创作,力求多出精品佳作。要通过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红色诗词”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激励广大人民不懈奋斗。

       我们要广泛宣传,提高“红色诗词”影响力。鼓励会员多创作、多发表“红色诗词”作品。在主流媒体、新媒体、专业报刊等媒介,广泛宣传报道“红色诗词”作品和活动动态,增强感染力、提高影响力。

       我们要强化基础,创建诗词之乡、诗词城市。市区巩固完善已建好的诗墙诗林,再建设一批“红色诗词”公园、诗词花园、诗词社区、诗词学校。在县市再推出一批诗词之乡,全面推动诗词名市建设。

       我们要扩大会员,稳定骨干队伍。积极发展中青年会员,精心培训初级会员。发挥目前学会机关常驻会员和一批老同志等骨干队伍作用,采取措施,激发积极性。健全完善服务机制,创造良好工作条件。

       要不断结合新时代要求,持之以恒地将红色文化发扬光大。

       关于工作建议,因在地方工作,了解全国各地情况少,提出几点并不成熟,仅供参考:

       一是创新“红色诗词”传播方式。要探索运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宣传普及,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传播技术,推动有效的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进一步推进教育传承,让“红色诗词”文化融入群众的工作、生活,让“红色诗词”所蕴含的红色基因融入更多人的血脉,让红色诗词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二是讲好“红色诗词”故事。用百姓的视角讲好“红色诗词”,以艺术的方式宣传“红色诗词”,借助技术手段表现“红色诗词”,研究探索建立以“红色诗词”文化为主题的网上展播平台,让社会大众不但能读、还能听、能看,身临其境体验红色岁月,真正让“红色诗词”文化直抵人心,让红色精神润物无声。

       三是做实基础工程。要结合全国各地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在各地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红色诗词”园地,收集、整理、出版一批有代表性的“红色诗词”及诗词创作背后的红色革命历史,让各地干部群众到那里寻根问本,接受红色教育,触及思想灵魂,坚定理想信念。

       各位老师!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扛起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在“红色诗词”文化的整理研究阐发、创新宣传普及、推进教育传承、积极躬身践行、结合贯穿融入上下功夫。让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华大地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前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诗词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免责声明 在线留言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中国李杜文学网 WWW.ZGLDWX.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庆亚大厦1008室 咨询热线:15201063887 邮箱:zgldwx@126.com

Copyright © 2007-2021, All Rights Reserve 网站建设:搜扑互联 备案:京ICP备19014174号-1